解身體的渴,你需要『科學補水』!
如何保持水分與電解質平衡
今年夏天熱到你受不了?但這已是今後最涼的夏天!人體60%由水構成,體溫每上升1度,需多補充每日建議量的10%水分。氣溫越高,流失越快,水分的補充是每天最重要的課題。
當身體缺水時,光喝水可能不夠!
你是否曾經在大量流汗後感到虛弱無力?這可能是「水中毒」的徵兆!當身體缺水時,電解質隨汗水流失,僅僅補充水分可能會導致電解質不平衡,進而引起肌肉痙攣、心律不整等健康問題。保持正常的滲透壓對於細胞功能至關重要,因此飲用含有電解質的飲料尤為重要。
缺水常見族群與症狀
- 運動流汗:運動時,身體會失去大量水分和電解質。
- 水上活動:海邊超曬可能導致忘記補水,特別危險。
- 登山健行:耗費體力的活動容易導致缺水。
- 應酬宿醉:酒精利尿,增加水分流失。
- 嘔吐與腹瀉:會造成大量水分和電解質流失。
補充電解質的挑選關鍵
- 總滲透壓:選擇低滲透壓的電解質液,促進水分吸收。
- 鈉和鉀的比例:適當比例能保持電解質平衡。
- 糖分含量:選擇適量糖分的產品,避免過高卡路里。
- 口味和偏好:選擇自己喜好的口味以增加飲用意願。
- 添加成分:根據需求選擇含有額外營養成分的產品。
- 包裝形式:根據個人生活方式選擇最適合的包裝。
運動前或後補充電解質?
運動前、運動中和運動後的電解質補充各有其特定的好處,具體取決於運動的強度、持續時間和環境條件。
- 短時間低強度運動:運動後補充水分即可。
- 長時間高強度運動:運動前補充電解質,運動中每小時補充500-700毫升含電解質的飲料,運動後再進行恢復性補充。
總之,根據運動的具體情況和個人需求靈活調整電解質的補充時間和量,以達到最佳的運動效果和身體健康。